新高考选科对应的大学专业
1、物理学科
理念与应用力学、海洋科学类、电子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类、工程力学、机械类、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学、航天航空类和武器类。
2、化学学科
核工程类、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化工与制药类、生物科学类、应用化学、地质学类、林业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医学技术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3、生物学科
生物工程类、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等)、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森林资源类、草叶科学类、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等)、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类、水产类。
4、历史学科
考古学、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政治学科、民族学、地理学科、历史学、世界历史、汉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
5、政治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等)、经济学类(金融学、税务等)、公共管理类、政治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社会学类(社会工作、家政学等)。
6、地理学科
气象类专业、地图测绘类(卫星遥感、GIS专业)、水利水电类、城市规划类、酒店管理类、旅游类、地质勘探类、资源管理类、地理教育类。
2新高考形势下如何选科
1、优势组合,田忌赛马,扬长避短
面临选科的家长和同学切忌盲目跟风选择报名人数较多的传统热门科目。例如物理、化学等学科,虽然覆盖专业面较广,但仅为大多数专业的必选科目之一,并不是必须选择不可。
如果对于相关学科缺乏兴趣,或并不擅长,则并不用强制要求孩子选择。传统理科强势科目,必将依旧有大量名校实验班、竞赛背景学生选择,如果孩子学习成绩较好,实力强劲,则有一拼的可能。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相对一般,则不建议去和学霸们相竞争。否则在根据成绩排名比例赋分的新规下,甚至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折算分数尚不及卷面分数。
大学录取主要参照的依旧是高考总成绩,如果总分没有竞争优势,即便选择学科覆盖专业多,也毫无意义。因此建议绝大多数同学选择科目的时候,认真衡量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各科成绩、学习潜力。做出最优选择,扬长避短,通过学科选择的优质配置,达到田忌赛马的目的,获取更多的折算分数,考入更理想大学。
2、职业生涯规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在选科之前,家长和同学首先要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要综合参考孩子今后想从事的职业方向、当前社会上的冷门与热门职业,同时重点需要考虑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特长。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与孩子一同选择科目。
当然时过境迁,孩子最终选择的专业或职业与选科时考虑的很可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年的热门专业很可能不再有竞争优势。因此在选科方面,更加建议孩子可以跨科选择,在今后可以做到文理并重、全面发展,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与职业选择面,获取更多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3、了解学校,有所偏重
由于本次新高考改革力度极大,不仅对高考内容、考试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对于整个高中的教学体系也进行了颠覆式的改革。因此大量学校在师资配备、课程匹配、教学思路、重视程度诸多方面尚在摸索。
不可否认,北京向来存在传统的理科强校,或传统的文科强校,在改革的头几年,除了部分实力强劲的名校之外,大多数学校可能仍旧会对自己较强的学科继续保持重视,维持优势。甚至会可能有学校走重点突破的路子,这一点在浙江与上海的改革过程中已经有所体现。
由于自身实力,部分学校也可能会对孩子选科的组合方式进行限定和干预。因此建议家长在目前高中录取结果已经明朗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孩子所在高中的选考政策,根据第一条与第二条建议综合考量选科事宜,争取可以占有学校更好的师资资源,取得更好的成绩。
4、重视高一,重视分班
在新政策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所有科目所有年级的期中、期末成绩也会更加受到重视。高考将越来越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因此学生在高一阶段虽然可以在科目学习上有所侧重,但是不能够再对任何学科有所轻视。
同时,高一的学习感受与考试成绩也必将是我们选科时候的重要参考。因此高一阶段的学习并不是“玩着学就行”,而是需要保持至少不逊于初三的学习劲头。同时各科水平测试在高考中也占有大量折算分值,重要性不能忽视。其考试内容基本上为高一、高二所学,也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不管选择哪三个科目,学校每科的教师水平必定会有高下。在北京的教改大背景下,也许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会减小甚至洗牌,但同校实验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师资差距、生源差距依旧会存在。因此如果学校仍会进行分班或分班考,依旧要认真准备。同时我们需要注意,自今年开始,有大量学校在分班考过程中加入了人文素养等新科目的考查,需要我们认真的了解与筹备。